湯家驊:返學
香港中學文憑試放榜,產生歷來最多狀元。不同媒體報道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成功故事;其中一宗報道談及一位內地學生每天需花40 分鐘跨境返學,可說是砥礪而行,令人欽佩。
話雖如此,在香港跨區返學於不久之前卻可說是毫不罕見。為了上一間好學校,不少同學,特別是一些生活艱辛的子弟不惜長途跋涉求學的故事實是比比皆是。小學時家在灣仔,每天只有足夠乘電車到銅鑼灣東院道上學的車費。為了不想讓同學知道我沒零用錢買零食,我每天選擇花45 分鐘至1 小時步行往返學校;我每天也在安慰自己,有機會逛逛商店不是很好嗎?
到了中學,我家搬到馬頭圍廉租屋。從家中步行到碼頭需時20 分鐘,再乘小輪到北角後再轉乘電車或步行至皇仁書院,整段行程也需大約1 小時;但可以在船上看看書、欣賞維港海景卻覺得又是一番享受。到了大學,我們搬到慈雲山;從慈雲山乘巴士到土瓜灣或尖沙嘴,再乘小輪過海轉搭巴士到香港大學也需要超過1小時。沒有錢入住宿舍,索性不時到同學家中過夜;年輕人自由自在,也一點不覺得辛苦。
不要忘記國家很多山區尚有同學每天需要步行3 至4 小時上學,與他們相比,我們城市人實在是太幸福了!從不羨慕那些有私家車接送返學的同學,總是覺得有付出,收穫才顯得珍貴;更何况他朝這些才是最令你的兒女、孫兒大感興趣的真實故事?從另一角度看,這些經歷也可說是豐滿人生的開始。同學們加油!
TopOP-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