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驊:香港故事
上星期,行政長官於立法會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題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施政報告》長達286 段,但相信沒有太多人會留意到其中有一段卻只有一句:「政府會協助本地傳媒發展香港以外的網絡,說好『香港故事』。」
只是一句,但其突破性和重要性卻絲毫不比其他大家耳熟能詳的政策為低。只是一句,但卻可說是一種破天荒的嘗試。傳統而言,一般政府,包括特區政府,與傳媒的關係均可說是既愛且恨。既愛且恨是因為這是一個互相需要的關係,但卻鮮有是友善、和諧、穩定的關係。傳媒是市民監察政府的喉舌,不時公開批評政府;政府縱是不喜歡被批評,卻又需要傳媒傳遞訊息,所以很多時有一種不想要又要的心態。現在特區政府竟然伸出橄欖枝表示會與傳媒合作,共同向外說好「香港故事」,可見面對的挑戰是何其重要。
民思政策研究所早前發表了一份外資在港營商環境的報告。報告顯示所有在港外商均感受到所屬國家對特區持有高度誤解和負面觀感,造成了重大壓力。另一方面,民思政策研究所最新一輪的「一國兩制指數」報告顯示,外國智庫對特區實施「一國兩制」的觀感卻全面上升,可說是2019 年以來初見曙光。儘管如此,西方媒體和政客卻絲毫沒有放過特區的迹象,甚至有變本加厲之趨勢。
外資對特區有負面看法,如何會願意到這裏投資,甚至落地生根?所以如何打好這場輿論戰是非常重要的;這便是「香港故事」的重要性。但《施政報告》的建議雖然好,特區政府如何協助傳媒、協助哪些傳媒、如何說好「香港故事」,種種細節也是同樣重要。期待特區政府早日說明,我們如何共同努力,一齊說好「香港故事」。
頂部評論文章